2025 年 5 月 16 日,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由郑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河南省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郑好办联合主办,壹基金、支付宝公益平台支持,郑州市二七区汇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 “郑好有你・心智障碍者就业支持分享会” 在郑州举办。近 200 位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企业领袖、社会组织成员、特校代表及心智障碍者家庭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心智障碍群体就业支持展开深度探讨。特殊教育学院张怡副院长、王晓瑞副院长以及司丽娜主任参加本次会议。
心智障碍群体涵盖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发育迟缓、唐氏综合征、脑瘫伴随智力障碍等人群,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交及行为等方面存在显著障碍,影响着学习、沟通与生活。我国心智障碍群体规模庞大,有1200万-2000万人。如何帮助这一群体实现就业,成为亟待破解的社会课题。会议聚焦于如何构建一个全链条的融合就业支持体系,为心智障碍者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支持网络。

会议聚焦于如何构建一个全链条的融合就业支持体系,为心智障碍者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支持网络。中国精协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冯东表示:“就业,能赋予心智障碍者‘劳动者’的社会身份,让他们过上有规律的生活,有见人的机会,有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能,能被平等地对待,而且还是一项被国家法律所保障的权利。尽管心智障碍者的就业很难,但值得我们持续不断地推进。
郑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张春萍分享了郑州本土在残疾人就业方面的成果。她介绍,2024 年,郑州市通过政策扶持、岗位开发、校企合作等举措,新增残疾人就业 2295 人,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38场,其中心智障碍青年就业人数较往年显著提升。
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秘书长李红颖围绕职业转衔与就业支持体系建构指出,心智障碍者就业常面临 “转衔断层” 问题,即学校教育终点与就业起点间存在鸿沟。她强调,需校、企、社、政、家庭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支持体系,持续助力完善心智障碍者就业支持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心智障碍群体就业支持领域,多位专家和从业者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实践与思考。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刘战旗以“心智障碍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建设:职前职后”为题,阐述了构建心智障碍青年从学校到就业单位、再到托养中心的就业转衔服务体系的方法。“心青年就业支持体系构建,教育是就业前端,涵盖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承担职责;就业是教育后端,包括支持性就业与辅助性就业,需社区、人社部门、残联系统、托养机构、就业机构及个人家庭共同努力;托养是教育和就业的补充,在失业或波动期于用人单位、托养机构、家庭间流动过渡,分流安置。”
郑好办依托数字化能力,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郑州市二七区汇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依托全国及在地化的运营能力,联合打造了属于郑州的 “残障人士友好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在郑好办 APP 上线。据郑州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卓玉介绍:“该平台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指导、政策解读、技能培训、活动资讯等一站式服务。我们期望这种多方共建的的探索模式,可以指引郑州的融合就业迈入新的阶段。”
全国各地的创新实践为心智障碍者就业提供了多元思路。分享会上,一个个鲜活案例展现出融合就业的无限可能:多方协作与模式创新,能够为心智障碍者开辟有尊严、有质量的就业之路。
主办方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政策优化、企业参与和社会倡导,让每一位心智障碍者都能“有尊严地就业,有质量地生活”,让融合就业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渴望绽放的生命。
图文 司丽娜
审核 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