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作者 梅纳新
一、制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目标体系
课程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构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目标体系是改革的首要任务。首先,分析《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提出的与本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确定课程总目标和单元目标。如《标准》中提到“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是幼儿园教师具备的专业能力之一,是本课程的重要能力目标。《大纲》把“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作为考核内容,并提出5项具体内容和要求,如 “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和确定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方案”、“理解整合各领域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能够综合地设计并开展教育活动”。此外,国家、省市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涉及到的赛项有说课、主题网络图设计、设计教案、无生上课。将这几项教学技能作为课程专业能力培养的核心。
二、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根据“模块化教学”课程实施理念,打破按照学科知识系统性、逻辑性编排内容的传统思路,以岗位核心任务为主线,依据《专业标准》、资格证考试及比赛的内容,重构课程内容。
首先,将学科化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并划分为模块。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内容划分为4大模块,每个模块对应具体的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素养)要求。具体划分如下:模块1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活动内涵、教育活动目标、方法与实施途径、教育活动评价;模块2为幼儿园领域教育活动设计,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幼儿的关键经验及典型课例设计;模块3为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模块4为拓展技能模块(说课、无生试讲、评课等)。4个模块内容从理论到技能、从单一到综合、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设置。为达成课程目标奠定基础。
其次,梳理岗位工作任务、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及国家、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知识、技能、素养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如教师资格证考试对课程的考察,是以活动设计题呈现,将真题融入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内容即为考证内容。教师资格证面试环节采取无生上课方式,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对应的课程内容是根据给定主题和素材,构思主题活动并设计主题网络图,然后设计主题下的教学活动方案并进行说课;另外,比赛的另外一项内容“保教活动课件制作”,包含了考察学生设计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的能力。上述内容形成系列项目:如何设计主题网络图;如何说课;如何无生试讲。使课程内容与“岗”、“证”、“赛”紧密联系。
三、探索“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方式
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手段。建设课程数字化资源。包括说课、无生试讲等教学技能资源,将技能大赛、教师资格证面试内容涵盖其中。录制在教材中无法呈现的幼儿园真实教学情境微课。数字化课程资源是开展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的前提。教师不过多占用课堂时间讲授理论,学生课前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上传到云平台的 课件、微课等,在课程QQ 群与同学讨论,然后在课堂上分组汇报,最后教师指导评价,实现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
2.“做中学”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理念,把“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以教师的教为本位,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为本位。以往教师习惯于讲练结合,学生做是在教师讲之后,其实质仍是教师控制下的学生被动练习。教师授课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小组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方法,对学生提出适当的、合理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采取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营造具体的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锻炼专业能力。
四、探索“岗课赛证”融通的考核方式
改变以学校教师评价、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单一评价机制。将学生校内学习与在幼儿园实践情况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建立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实习单位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机制。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与知识评价相结合。考核对接技能大赛,根据技能大赛中的考核要求命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设计教案并说课、试讲,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检验学生设计与组织教育活动的水平。强化过程性考核,突显课程核心素养和教学技能实训考核,弱化期末理论考试,改变传统考核“重理论轻操作,重成绩轻过程”的弊端,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包括学生在学习中的综合表现、实训项目的准确性、小组项目做的质量、小组互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