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河南,星火点点”。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按照共青团河南省委员会《关于开展河南省大学生“红旗渠精神代代传”志愿宣讲活动通知》文件要求,近日,我校星火宣讲队远赴安阳林州红旗渠开展了“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主题实践活动,以实地学习考察的形式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感悟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走进红旗渠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当年人们开工时所喊的号子,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走进红旗渠,宣讲队成员就为红旗渠的开凿修建所惊叹,“老师,太行山的岩石这么坚硬,红旗渠是怎么修建的啊?” 面对比铁还硬的岩石,先辈们匍匐着身子,崩裂的虎口上渗出了血,一锤又一锤,一担又一担,一座又一座,耗时10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了211个隧洞,修建了这个“人工天河”。在前往青年洞的途中,同学们用脚步追随着革命先烈的奋斗足迹,用心感受着他们那份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一路走来所见的遍布每一块岩体的奋斗痕迹深深触动了同学们的内心,激发起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不懈奋斗的决心。
反 
宣讲队成员就拍摄任务进行现场讨论
听事迹,学精神
2022年10月28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在参观红旗渠后说道“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我校星火宣讲队也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雕塑、绘画和视频,立体再现了当年10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场景。宣讲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林州人民在经济困难、物资匮乏、装备简陋、技术落后的条件下,为改变十年九旱局面,不畏艰险,风餐露宿,凭借两只手、一锤、一铲,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1500公里红旗渠的战斗历程。




星火宣讲队指导教师丁易与全体成员合影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宣讲队成员纷纷表示,我们更应该要去发扬与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志比金坚,坚持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