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归,又是一年清明,这不仅是祭奠先人的时节,也是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日子。一百多年来,有两千余万名英雄烈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矢志奋斗、无私奉献、英勇牺牲,他们是中华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抒发对党和国家的赤忱热爱,4月4日中午,校青马社团在智慧党建和思政教育中心开展了“读家书、忆先烈”主题活动。校团委副书记宋彩,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梁彩霞,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月,校青马社团指导教师丁易和30余名社团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月首先领诵了赵一曼烈士写给儿子宁儿的家书。杨月老师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诵读了这封家书。同为一位年轻的母亲,她对这份伟大的母爱更能感同身受,情到深处不自觉留下了泪水,全场为之动容。诵读结束后,杨月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革命烈士赵一曼把青春年华和宝贵生命都投入到了抗战之中,讲述了赵一曼不幸被俘后,依然宁死不屈,最后被敌人杀害的故事。就义之前,她给三岁的儿子留下家书,字里行间充满浩然正气和慈母大爱,令人不禁潸然泪下,为这位伟大母亲的爱而感动。
接着,学生代表王孜婧为大家诵读了《习近平写给父亲的拜寿信》。习近平在革命家庭中长大,父亲习仲勋既有慈父的一面,同时也特别重视以身垂范、从严教子。跨越时空、历史定格在习近平与父亲那些父子同心的动人故事。故事背后,是父爱深沉,也是责任传承。学生代表赵梦娆诵读了《周恩来写给邓颖超的家书》。通过这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革命者的浪漫不是狭隘的小情小爱,而是融入到了对人民、对国家的无私大爱中,看到了同为革命者的周恩来和邓颖超一生风雨相伴,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携手奋斗的浪漫真情。
梁院长高度评价本次活动,认为诵读活动选题应时、组织有序、内容适切,尤其是师生声情并茂地诵读为我们开启了触摸历史、对话英烈的新路径,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她还以“人民教育家”于漪和腾讯主要创办人陈一丹的故事告诉大家,要通过理论学习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明确方向、坚定信念、笃毅前行,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难得的思想盛宴,更是一次心灵交流,自己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明确方向、服务国家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的信念和决心。不少同学深感作为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一定要立大志、明大德、干大事、成大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体现如何做有为新青年。

杨月老师领诵《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

学生代表王孜婧和赵梦娆诵读家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彩霞分享

“红色清明祭·读家书 忆先烈”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