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我校选派思政部梁彩霞、王梦孜老师于4月20-23日赴南昌参加了由高等教育会议中心举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新教材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基础》课题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邢国忠、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新玲和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柴素芳教授担任主讲。

校思政部王梦孜、梁彩霞老师与会留影
邢国忠教授是《基础》新教材课题组的主要成员,他以《〈基础〉(2018版)教材修订说明与教学改革探索》为题,介绍了2018版《基础》教材修订的目录、主要框架结构等具体情况,强调此次新教材修订中坚持的简洁性、灵活性、针对性等原则和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就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问题分享了“提炼教学主题+打造问题链”的主题式教学模式,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将教材讲深讲透,启发学生思考。刘新玲教授现任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理事,她强调要加强基础课的理论性,并以“人生的青春之问”为例,通过不断追问将理论逐层深入,进而得出人生价值的真谛,充分展现了理论教学的魅力。柴素芳教授主持的微电影教学改革入选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因此柴教授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介绍并展示了河北大学“微电影”教学改革的探索过程和成果,实现教师理论传播、答疑解惑与学生成长的有机融合,为各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会后,各位专家与参会教师就新教材的课时分配、实践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分享。
本次研讨会,专家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生动的实践案例对基础课进行了深度剖析,让大家明确了思政理论课的主要特征,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是把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实现国家本位与教育对象本位的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党和国家对人才的需要保持一致;思政理论课教师不仅要从逻辑结构上把握《基础》新教材思想、道德、法律的关系,更要具有政治敏感性,注重人文的传播功能,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学生成长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