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实践
【院系新闻】春风送暖,赏“百花”齐放
来源: 作者: 编辑:外国语言学院 2023-04-11

    2023年3月21日,外国语言学院旅游英语专业2021级的学生来到少林寺进行见习。


2D2AE


    3月21日,我参加了由我们专业组织的一次少林寺旅游景点见习活动。在见习过程中,我从两位资深的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收获颇多。

    从上车到整个景点的参观,我看到导游老师需要一直不断的作讲解,带领我们参观到整个少林寺的重要景点。除了专业知识的需要,同时还要拓展一些历史和讲述一些故事,来调节整体氛围。在正式到景点之前,导游需要提前给游客介绍一下景点的大概内容以及景点所在地的文化和知识。另外,导游老师告诉我们,当我们面对外来游客时,在向他们宣传和讲解中国文化的同时,还要学会维护国家形象,纠正他们对中国的错误印象。这不仅是我们身为一名导游需要的责任,更是我们身为中国国民应尽的义务。

    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还要做到的最重要一点就是保护游客的安全。每次出发前,导游需要反复的强调集合的时间和地点,在行走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注意到人员的跟队情况,避免有人掉队或走散。在整个过程中,都及其考验导游的耐心和专业素养,从上车的那一刻起,导游的基本操守就要开始执行。

    导游不是一门固定的职业,它是一门不断随着时代更新发展的职业。 所以,我认为我们还要更加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从实践学习中培养经验,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才能走的越来越远。


7E627


    在晴朗的一天,我们21级旅游英语专业一起去了少林寺。

   在路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奔波,终于到了少林寺。我们进去以后,首先看到的是世界著名的武术学院,里面有很多武艺高强的学徒!玩大刀的、打醉拳的、少林棍的、五节棍……都是相当的厉害。

    第二个目的地是嵩山少林寺!进门有两棵壁纸的苍天大树,树上挂着这棵树的简介牌,这两棵笔直地银杏树居然活了有一千五百年!树上银黄色的叶子在太阳的照耀下散发着金黄色的光芒。往里走,就是五大天王,瞪着眼睛,脚踩着坏人,手里拿着兵器,眼睛直直的看着你!接着是龙的儿子托起的石柱,传说我们是漂浮在海上的,只因为他们在托着四边,我们才能平稳的在地球上生活。再往里就是武功大师,少林武功的创始人——达摩祖师。

    离开寺庙,我们又来到了塔林,据说这是少林寺的高僧埋葬舍利的地方,每个塔的样子都不一样,有高的,矮的,三级的,还有七级的。据我观察,七级的也就是最高的,听说高僧是有级别的,只有级别最高的才能建造七级佛塔。

    参观完了,我内心的感触非常深刻,千年古寺,千年佛塔,到处都弥漫着檀香的味道…

    这次参观,让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让我们了解了导游的基本工作,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希望学院可以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


A7C1E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达了嵩山少林寺,我们跟随着资深导游段老师的步伐走进少林。

    少林寺红墙青瓦,威武雄壮,门额上是清康熙帝亲笔题写的几个鎏金大字——少林寺,正上方刻着“康熙御笔之宝”方印。我们迫不及待地进入少林寺山门殿,这有挺着大肚子的弥勒佛,他慈眉善目,满脸笑容,好似欢迎我们的到来。过了山门,便是甬道,历代的许多石碑并列道路两旁,有些石碑下面还有大石龟呢!在少林寺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真正的和尚,其实他是有一千多年历史的银杏树,经历风风雨雨见证了历史与发展。俗话说:“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少林武术表演馆,观看少林功夫表演。激昂的音乐声响起,一群僧人开始表演精湛的武功,他们在台上舞剑弄棒,我激动得眼睛不敢眨一下。先看棍术,他们手上看似普通的棍棒时而劈,时而刺,时而磕,被舞得呼呼生风。接着是拳术、刀术、气功、轻功,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之后我们去了塔林,一座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寺塔巍然耸立,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听说只有功高的高僧才能在这里安葬建塔,至今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历代250多座石塔。我们旅程的最后一站是观星台,这座观星台建于公元1279年,是由我国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创建的。观星台建在一座大庙内,庙门照壁上有清代书法的四个大字:“千古中传”,庙内主要保留的建筑有周公测量台,相互垂直而设的“表”和“圭",以及郭守敬用于“四海测验”而发明制作的简仪、仰仪和高表,这些仪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测日仪表。

    这次的旅行虽时间短,但我们都受益匪浅,领悟到少林功夫的传承和精髓,也让我们从导游身上学到了合格导游需具备的一些讲解方式和行为规范。


CD1E9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始建于公元495年的嵩山少林寺为“五岳之一”,乃中岳之首。20年前,一部《少林寺》的电影走进千家万户,一时间,少林寺成为家喻户晓的佛教圣地。作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在近几年经济浪潮的推促下,重建修复工作如火如茶地进行。历史韵味加之现代气息,使得少林寺这座千年名刹更具特色。

    正如古外今来的学者哲人所言,少林寺有三方面足以流芳百世,一是少林建筑,二是少林碑刻,三是少林塔林。而我此行到少林,对此亦然。少林建筑为木质材料,结构繁而不冗,设计古朴大方,寓意深刻,给人以无限回味遐思之感。从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的庄重威严,到钟楼、鼓楼的遒劲挺拔,再到禅堂、千佛殿的古朴典雅,顺山门一路走来,那真是尽享历代建筑风格的饕餮盛餐。斗拱型的梁柱,层层相扣,表明佛教济世救人的宏愿;风过叮叮响的风铃,犹如西天的梵音,引渡众生走向幸福;错落有致的琉璃瓦,似乎暗示着西方琉璃世界的洁净与福祉,昭示着善行总会有善果……这些建筑均出自勤劳的中国劳动人民之手,在叹服他们巧夺天工之技艺的同时,也倍感佛教思想的深邃与厚重。

    对喜好碑刻书法艺术的游客而言,少林碑廊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从唐太宗李世民御书少林十三棍僧功德碑到宋时太师蔡京题写“面壁之塔”,再到明朝万历年间的各类塔铭,及至清朝乾隆皇帝夜宿少林题诗的诗碑,这一通通碑刻记录的不仅仅是历史,还传承着历代的碑刻、书法艺术。大书法家米芾亲笔题写“第一山”,以彰显少林寺的优越地势,这三字运笔洒脱、气势磅礴、遒劲有力,亦有禅宗少林勇猛精进之内蕴。少林寺碑刻上的文字,或记载少林寺历史变迁,或记载皇室对少林寺的宠幸,或记载高僧大德的丰功伟绩,或记载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细细研读,有悟生悟世的禅味,有寓情于景的韵味。

    少林塔林,各具特色,为历代高僧圆寂安葬之所。置身于塔林之中,看松柏掩映中的诸位高僧大德之塔冢,观斑驳不一的塔铭,不禁思绪纷飞,遥想数百年前他们在世时的种种善行。岁月不待人,人生苦短,能在有生之年为国家、为社会、为大众做出贡献,那都是善行之举。常怀菩萨心,济世救人,方为后人敬重缅怀,虽已入土,功德无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少林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道出了禅的内蕴。少林一行,我顿感人生无常、生死事大之警示,放下来,放得开,用心待,万事易,得自在。禅如人生,尽在点滴之中;禅如世事,常怀平常心方可得悟。


友情链接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言学院 版权所有
象湖校区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郑开大道66号
杜岭校区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市民新村北街9号

郑州幼专外国语言学院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