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外国语言学院团委组织青马工程培训班全体学员观看了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电影再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开山劈地,与天斗,与地争,创造了“红旗渠”的故事,同时也完美地呈现了新一代林州人敢想巧做,与风唱,与雨和,写下了“甘于奉献”的真实故事。

红旗渠的修建改变的不仅是林州缺水的面貌,更是重新塑造了林州人民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 锻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壮丽诗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这代人虽然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但不能忘记那些吃苦的岁月,红旗渠精神让我们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吾辈应努力学习,担当起我们这代人应有的责任,奉献出我们青春和力量。青马学员将以身作则,谱写青春新篇章。


学员观后感
21级英语教育三班李晓宇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曾经参与红旗渠建设的老人,多年后在孙辈的陪伴下重返红旗渠,一路骑行、克服困难,终于和老朋友汇合,一起完成梦想的故事。红旗渠故事横跨几十年,再现了60年代先辈们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卓绝。
我认为这是一部极富教育意义的励志电影,对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毫不夸张的说,影片不仅好看,还为进一步发扬红旗渠精神,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1级旅游英语班郭珂玥
“时光不老 红渠永在”,通过观影学习红旗渠精神,我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只有理想坚定,拼搏奋斗,才能抵御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侵蚀。只有拥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才能承受住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挫折,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总之,我们这代人虽然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但不能忘记那些吃苦的岁月,红旗渠精神让我们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要努力学习,担当起我们这代人应有的责任,奉献出我们青春和力量。
21级英语教育二班江梦寒
观看完《归来仍是少年》,我的心绪至今难平。历史的烽烟随时间的跌宕早已无影无踪,但红旗渠犹如一条银色巨龙,弯弯曲曲盘绕在太行山腰间。红旗渠从艰难岁月流淌而来,她流淌的不仅是水,更是一种穿越时空永不消退的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60多年前,“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是那时林县的真实写照。然而在巍巍太行山上修一条渠“引漳入林”,谈何容易?李白曾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尚且有五丁开山,有鸟道可走,但威严的太行山,层峦叠嶂,在缺技术、缺设备的那个年代,我们的长辈们在太行山修渠岂不比蜀道更难?但我们的先辈——林县人民没有退缩,用愚公的精神,一锤一铲一双手,岁月苍老了容颜,石头磨损了双手,却没有消磨林县人民的意志,苦战十个春秋,不可思议地神话般地在太行山间开通了一条生命渠、幸福渠。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林县人民多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