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祖国伟业”为实践主题,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投身乡村振兴战略”、“‘返家乡’社会实践、黄河文化传承及生态治理与保护”等等六个方面,开展疫情防控属地化、常态化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19D17班
李艳

2020年是我参与家乡扶贫工作的第四年,今年的目的地是南阳市唐河县少拜寺镇枣庄村,我随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局的工作人员一起于早上八点半出发,今年虽然雨水偏多,但一路上看到这里的庄稼长势喜人,生机勃勃,仿佛在预示着我国脱贫工作的全面胜利。
历时一个半小时,终于到达枣庄村。我们此次的任务是“算账”,预算一下今年贫困户是否达到脱贫标准。我随工作人员来到村委会召开会议,说明此次的任务和算账的标准,期间,我查看了《少拜寺2020年度各项收入指标算账指南》,不由得感叹,国家对贫困户的政策是真的好,有低保,五保,残疾人补贴,养老保险金,扶贫粮仓,众享农机产业园,入股到合作社的贷款户分红,公益岗位工资 政府购岗工资,农产品收入, 养殖业收入,集体产业项目分红,耕地补贴等等各种利民政策。
算完账后,我随工作人员来到对口的贫困户家,看望他们,与他们聊家常,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上的困难。一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看见我们后非常高兴,拉着工作人员的手兴奋的聊了起来。
回去的路上,工作人员和我聊起了扶贫道路上的酸甜苦辣,他们说这一路,累并快乐着,看着贫困户的情况好转,心里无比高兴,从他们质朴的话语和坚定地眼神中,我仿佛看到了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的扶贫工作者的正走在扶贫的道路上。
今后我会响应学校号召,继续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和潜能,为建功“出彩中原”,助力脱贫攻坚贡献一份青春才智。
19D19班
高兰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这里有山有水、风景优美,有类似老君山、重渡沟、鸡冠洞等众多著名景点。近几年,为了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家把自己的房子改造成了家庭宾馆,供前来旅游的游客住宿,让游客在游览美景后能有休憩之处,希望通过一己之力推动家乡的旅游事业,每次看到游客准备返程时脸上的笑容和满足,我都不禁为家乡感到骄傲,也会告诉他们栾川欢迎他们常来常住。
今年的6月6日,第二届洛阳栾川九鼎沟高山牡丹芍药切花节“民丰银行杯”花田厨神争霸赛在我的家乡举行,这次比赛意在大力带动家乡的旅游业发展,现场还有栾川电视台进行电视、抖音直播。这次比赛当由地特色农家组成9支代表队,我和爸爸有幸参与其中,在比赛中我和爸爸配合默契,沉着冷静的完成了比赛,在面对电视台的采访、录制时,我和爸爸也尽可能的表现的完美。我想,比起比赛成绩,在直播中让更多人看到我的家乡美景美食才是更重要的。
经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家乡的变化,旅游业蓬勃发展、蔬菜瓜果应有尽有、人们脸上幸福满足的笑容。乡村振兴,农民幸福,今后我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响应学校号召,发展美丽乡村,尽己之力,振兴乡村。
19D10班
昝秋雨

2019年底一场疫情的突袭,让我们每个人都措手不及。从它传播的速度以及患者数据中,我们开始关注到易感人群的分类,无疑,年长者以及有一些隐疾的人会更容易被感染,其中,儿童仍是我们最担心的群体。
儿童免疫力和抵抗力相较成人来说较弱,在家乡的日子里,我发现了孩子们的防护能力和自觉能力都相对弱,比如从外面回家之后不及时洗手、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或封闭场所时不注意佩戴口罩,可能对于家乡人来说,村里空间大、不宜聚堆,同时接触到外人的几率也较小,所以就出现了家乡的孩子们防护措施的遗漏相对较大的情况,家人的松懈也会间接的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安全,就算现在疫情已经得以有效控制,但我们仍不可懈怠,最重要的是做到注意个人防护、外出之后的洗消等。
因此我决定召集村里的孩子们来上一堂疫情防控堂,以增加对疫情防护的了解和掌握。我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探讨口罩的正确戴法,一起学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进行日常防护,如何告诫身边的人不要大意,以及对在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又重新出现的病例的讨论,每个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回答问题和思考问题,看见他们一改平日蹦蹦跳跳的活泼样子,脸上全都是认真聆听的神色,我觉得无比欣慰又安心。
通过这次的宣传教育,我认识到儿童的日常防护是比较难做好也是难渗透的,儿童的健康安全也是迫切需要家长呵护的,就算在疫情全面结束之后,卫生清洁方面的习惯也不可丢下,祖国的花朵和栋梁是我们的希望,所以我们每一代人都要守护好我们的下一代,让未来之光,代代闪耀和出彩。今后我希望有更多机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
19D26班
莫巾锐

2020年的暑假,为响应学校号召,我来到了美术班成为一名代课老师,教小朋友画画,带领小朋友们发散思维、拓展想象力,这段社会实践经历对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方面影响颇深。
我所教学班级大都是4-6岁的小朋友,教育对象和我的专业知识相差不远,我也比较有信心,这里虽然不是幼儿园,但却处处都有幼儿园的影子。小朋友们进教室和离开时会很有礼貌的说老师好、老师再见;他们不会自己绑护衣的带子,就先把护衣挂在脖子上排着队寻求老师的帮忙,这些细节时常让我心里感到温暖。
有一位四岁半的小朋友让我印象极为深刻。有一节课我们的主题是“可爱的小恐龙”,用到的是最简单的插画形式,背景颜色、恐龙形态、恐龙颜色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随意搭配。班里只有她一个人选择了绿色的背景,我和她说绿色的背景很独特,她说绿色是她最喜欢眼色,接着又说“老师,待会儿我可以画一个紫色的很可爱恐龙吗?”我说:“当然可以了”,她说:“因为我的妹妹特别可爱,然后我妈妈最喜欢紫色,还有旁边也要画一些小花和小爱心”。后来我发现她的画中总是少不了紫色和小花,每节课都会跟我分享自己家里的趣事,我认为她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同时也意识到了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多重要。
孩子们对色彩的认知和想象力十分敏感,有时甚至觉得他们的创意比老师还要精彩,虽然他们大多数的绘画基本功较为薄弱,但经过阶段性的学习之后进步还是很明显的,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我发现小朋友们的认知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我在学校学习到的相关知识是相契合的,我更加体会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专业知识理论融合到生活工作中才能真正的消化它。
有时候我在网上看到别人分享作为幼师的日常:“不管我化没化妆、有没有穿漂亮裙子,他们都会说老师你今天好漂亮啊,这哪里是我教他们生活,分明是他们在教我如何热爱生活啊!”我不禁感慨,很多时候孩子们给我们的爱是热烈的、单纯的,每当他们用那一双清澈纯粹的眼睛看着我时,我都为自己是一名幼师深感骄傲,同时又下定决心要加强专业学习,用更专业的姿态带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的经历,我得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明确了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是那句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后如有机会,我还会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19D19班
孟茹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濮阳市,在暑假期间,受到学校号召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启发,来到我家社区附近的垃圾回收站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
过程中我和环卫工人一起上街打扫卫生,分发环保传单,过程中我发现有些人虽然对环保,对低碳并不陌生,可是在生活中却并未采取切实的行动,甚至有些人,在我们上前宣传讲解时,会远远的避开,一脸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这给我造成了很大的触动,当今社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已经不用言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海洋动物因塑料污染而死亡的新闻报道也屡见不鲜,通过调查也了解了耕地被占用,改造成工业园区,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加重的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再也不是口头上说说那么简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用实践行动来守护我们的环境并且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来参与其中。
几天的实践活动让我非常真实的体会到了环卫工人的辛苦,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我想这就是实践的意义。今后,我还会继续响应学校号召,参与到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为创造国家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19D17班
段梦兰

家,是我们每个人心底里最柔软最牵挂的地方,无论你的年龄有多大,每个人都需要家的滋养。社会上有这样一群老年人,他们由于种种原因选择在养老院安度晚年,他们非常需要关爱和陪伴,这就是我来到养老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因。
今年是我第三次来到南关怡心养老院,想到就要见到爷爷奶奶们,心里就十分激动,每次来到这里,心里总是暖暖的。和院长简单沟通过后,我推开了养老院的大门,一进门,就看到爷爷奶奶们炙热的目光,我的心里不由得一阵酸楚。
养老院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老人们有时在这里晒晒太阳,有时用健身器材锻炼锻炼身体,还有一部分老人由于身体原因坐着轮椅,我就帮他们端杯水,推着他们到处走走。
我了解到,这里的老人中有一位奶奶是共产党员,每次来,她都嘱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要有出息,要对爸爸妈妈好,懂得感恩,成才后要报效祖国、报答父母。还有一位爷爷曾是一名教授,他爱给我们讲一些历史故事,每次讲起来都兴致勃勃,我都会安静的聆听,看着爷爷高兴的模样,我的心里也涌上了一丝暖流。
快到养老院的晚饭时间了,我也该走了,看得出来,爷爷奶奶们都很不舍。我知道,他们需要的不多,无论给他们什么,他们都是各种推脱,但唯有一样东西,他们不仅不会推脱,反而会全部收入囊中,这个东西,叫陪伴。这里的部分老人,他们有儿有女,但他们都不愿意给孩子们添麻烦,就算想念孩子,就算流泪,也因为怕孩子担心、怕给孩子增加负担而把所有的情绪都藏在心底。
社会在发展,国家在进步,希望我们在努力奔跑的路上,不要忘了我们身边的这一群“老孩子”,让我们新一代青年继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继续参与到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让实践精神在郑州幼专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