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教育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在高速景德镇中心沱川收费站展开。这次走进高速公路运营一线,开展以"绘就高速之美,记录温暖服务"为主题的专业实践活动,将课堂延伸至社会服务现场,探索艺术教育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上午9时30分,10余名学子们在沉浸式影像展厅开启创作首站。通过历史服务视频、纪实照片展及讲解员专业解说,深入了解了“倒热水”“换轮胎”等8类典型服务场景的操作规范与暖心故事。参与活动的于思雨同学表示:“这些服务细节的视觉化呈现,让我们的速写作品更具人文厚度”。


当创作阵地转移至高速沿线,山峦叠翠的古村景观成为绝佳写生对象。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学子们以画笔为媒,于观景平台多角度捕捉光影变化,以水彩、素描等不同形式记录下桥梁隧道与自然风光的和谐共生。午间休憩时,高速养护人员讲述的"抗冰抢险""深夜救援"等亲身经历,为下午的创作注入了更多情感张力。
经过全天创作,活动共产生20余幅艺术作品。经专业教师评审,最终遴选出《护航者》《云路丹青》等10幅描绘高速公路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温度的佳作进行公开展示。这些作品近期将在沱川收费站内外进行专题展览,收费窗口特设“艺术讲解岗”,向过往司乘解读画作背后的高速故事。
本次实践构建了"校地协同育人"新范式。这种将社会服务现场转化为教学资源、用艺术创作反哺行业文化传播的双向互动模式,为应用型美术人才的培养和公共艺术设计专业的申报探索开辟了新路径。收费站负责人表示:“本次写生活动作为"高速+艺术社会服务"品牌建设的创新实践,成功搭建起交通管理与艺术文化服务的桥梁,为探索交通行业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通过艺术创作与交通服务的跨界融合,既为青年学子搭建了社会实践平台,也让社会公众透过艺术视角,感受到高速公路“看得见的风景”与“看不见的温度”。据悉,优秀作品后续将制作成文创画册,作为高速公路文化传播的特色载体。




图:程鹏、齐政清
文:柴新昕
一审:郑雪霞
二审:任济方
三审:朱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