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切实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美术教育专业全体师生通过“与名家面对的”活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与有意的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月的春风带来了温暖的阳光,三月的阳光带来了明媚的天气,美术馆系列实践课程在这温暖的三月拉开了帷幕,它丰富了我们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艺术视野和素养,创造美术教育专业师生与艺术名家面对面学习的机会。我们在这美丽的季节相约,带着春的希望共同走向学习的殿堂。

毛本华,1942年6月生,浙江舟山人。擅长油画。1957年考入北京艺术师范学院,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曾在河南省博物馆工作。曾任河南省群众艺术馆美术工作室主任。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油画学会副会长,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油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曾获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铜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毛本华先生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为我们美术教育专业的师生授课。小素描、大学问,骨骼、块型和体块组装,形体与空间这些抽象的概念在毛本华老先生深入浅出的归纳后那样的直观与清晰。第一个层面——骨骼。老先生用雨伞的伞骨为例给我们剖析了骨骼的含义。第二个层面——块型归纳。以俄罗斯为典型的卵型归纳和以美国为典型立方体归纳。在老师的示范演示下是那么的生动。第三个层面——块型组装。这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毛本华先生着重地举例讲解体块的组装关系,他说:“如果把人体的胸块归纳为立方体,比作一个方箱子,不如把它比作一个意见箱。意见箱的上方是切了一个斜面的,因为连接颈和胸的脊柱在人体背部,颈部如果归纳为插在这个斜面上的圆柱体,不是插在这个斜面的正中间,颈部的断面是与这个“意见箱”上方斜面的后边缘切结的。又因为人体上肢通过背部肩胛骨与躯干连接,上肢不是装配在箱体左右两个侧面的前方,而是靠后的。”这样生动简明的分析让我们豁然开朗。在授课的同时,毛本华先生也对郑州幼专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肯定与鼓励。并叮嘱我们珍惜青春年华,为儿童美术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讲座结束后,毛本华先生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读懂、看懂作品,有所收获,又带领同学们一起走入展厅,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同学们紧跟随毛本华老师的步伐,积极提问,认真聆听毛老师解答。

朱晓飞院长对此次观摩活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对学生们观展过程中勤学好问的积极态度给予高度认可,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最后,朱晓飞院长表达了对美术学院学生教育的殷切期望,高质量教学离不开丰富的教学实践,尤其是发散思维、开拓眼界的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将会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部分观展学生感想
美术学院21级美术教育专业任丹东:
整个展览活动大家都被毛本华老师的画所震撼,发出阵阵惊叹声。毛老师的作品大多取自于平凡生活,多以人物为主、风景为辅,清新淳朴,线条流畅。毛老师的素描作品让我们知道原来没有那五彩鲜艳的颜色也依旧可以画出最生动的画。
美术学院22级美术教育专业胡雯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作品背后折射出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匠心钻研。人如其画、画如其人。已入耄耋之年的毛本华老师,却仍有一种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通过此次观摩,大家对素描有了新的认识,课堂上我们天天讲结构,天天讲整体,在这样的实践学习活动中我们理解了更深层次,更本质的结构和整体,除了技法,大家还明白了更多的道理,我们必须奋发向上,为美术教育发展贡献光和热,积极展示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与非凡风采。